事實上,「滷」這種台灣常見的烹饪法是以醬油和水為焦點,將食品沒入醬油水中開小火慢煮,使之入味,而蔥、薑、酒、糖等其他佐料有無則因人而異 翻譯社這類烹饪法英語世界沒有,但對翻譯台灣美食又頗具關頭感化。「醬油」 翻譯英文為soya sauce,亦可簡稱為soy,把食物沒入液體中、蓋上鍋蓋以小火慢煮為「燉」,英文就是stew,因此「滷」這類深具文化特點 翻譯烹饪法不妨翻成soy-stew(以醬油燉)。準此,「滷肉」可翻成soy-stewed pork(醬油燉豬肉),「滷肉飯」可譯為soy-stewed pork over rice(醬油燉豬肉蓋飯) 翻譯社
或謂滷肉飯的肉是碎豬肉,也有其肥瘦、部位、巨細要求,而這裡的pork完全沒有表現出相關的細節。但是菜名不行能面面俱到,何況若要把食材作法交代清楚,最後與亟需簡短能幹 翻譯菜名各走各路。
或謂soy-stew不是英文固有的詞彙。然而「滷」這類烹饪法不見於英語世界,天然無相對應的字眼,取英文裡現成的soy(醬油)和stew(燉)重新組合,吻合英文造字法則,也精簡描寫「滷」的作法。另個中餐特有 翻譯烹調法「紅燒」,其英文red-cook直接譯自中文,連英語世界最權勢巨子的《牛津英語辭書》(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)都收了,把「滷」翻成soy-stew,有何不可?
事實上,更極端作法就翻成lu rou fan,這強調文化主體性,這在跨文化的辭彙翻譯裡常見,但是國人自信心不足,總感覺要「道地的英文」才有檔次,是以先天上加以排擠。
試想,「炒麵」英文叫chow mein,「豆腐」的英文叫tofu,倘若我們勇敢把「滷肉飯」翻成lu rou fan,有這麼可怕嗎?
上禮拜,台灣菜餚英譯的編審又聚會開會,審查新一批 翻譯菜名翻譯,時下正夯的「滷肉飯」就名列此中 翻譯社還記得國際餐飲界聞名 翻譯《米其林指南》(Michelin Guide)去年出版了台灣篇,誤把滷肉飯當做「魯」肉飯,從而認定其源自山東,並把它譯為使人哭笑不得的Lu(Shandong-style) Meat Rice。
菜名翻譯應要精簡
鬍鬚張因滷肉飯漲價引發社會上諸多非議 翻譯社面臨紛至沓來 翻譯批評聲浪,老闆選擇出頭具名報歉,決意價錢暫不調漲 翻譯社此起滷肉飯事宜,跟台灣的飲食文化有著密切關係。
文章出自: 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appledaily/article/headline/20121004/34551321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華碩翻譯社
留言列表